杨幂中文网 > 幻梦的逆旅人生 > * 109 卧 薪 嚐 胆

* 109 卧 薪 嚐 胆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盛唐风华银狐续南明唐砖

杨幂中文网 www.ymzw.net,最快更新幻梦的逆旅人生最新章节!

    *(109)卧薪嚐胆

    新的会泽县委,要学内蒙的「乌兰牧骑」,往农村派「山区文化工作队」,任务是一边送文化下乡,一边调查民情、访贫问苦。下情上达给县委。

    队员要求具备各种素质:其中採访、编剧、演出、医疗、放电影、卖书刊、农艺辅导等等,几乎包罗万象。

    县委组织部,紧锣密鼓在全县寻找这十二个人选。全才是难得寻觅的,60余万人口的偌大一个县,好容易拼凑起来,良宵也是其中之一。也算凑数而已。比如医与农艺,良宵就是外行。

    不知是剧团甩包袱,还是别人都知道乌蒙山的大海梁子是不好爬的,凡去的人都明白:“便宜货的没有”!

    良宵与众不同——愿意!而且是真的!

    良宵要离开这个连盖世明这样老狗都不如的东西都敢莫名其妙搧良宵嘴巴的、暗娼梅小芬都踩良宵在地的肮脏地方!不然,良宵会在这个长满蛆虫的阴暗角落里憋死与烂掉!永世不得翻身!别说下乡,上战场良宵都不会皱一下眉头!

    士可杀而不可辱!知耻而后勇。假如当奴隶而苟活;当战士而死亡——良宵选择后者!

    良宵们唱着:“毛主席的战士呀,最听党的话,哪里需要哪里去呀,哪里需要哪安家!

    祖国要我守边卡呀,扛起枪杆我就走,打起背包就出发!”

    良宵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

    64年的春天,良宵勇敢地走向这个具有挑战性的新岗位!

    乌蒙山啊,你可爱,更可怕!

    从金沙江、小江、牛栏江的河谷,到大海、火红梁子的山顶,最高有三千米的海拔!一天中包含一年四季,一点不夸张!站在牯牛寨上的山顶下望东川城的新村,这个人间城廓,像梦幻中堆积的小块小块的玩具积木。汽车、火车,像爬动的小小蚂蚁。白云头上飘过,人会感到脚下晃晃悠悠,你似乎立于高天的云端,真有点神仙俯看凡尘的味道。

    人传:毛主席要了解云南交通情况,但他又反对又长又臭的八股文。来云南实地调查后的交通部长,绞尽脑汁终于将汇报材料浓缩成一首打油诗:弯弯曲曲的路,颠颠簸簸的车;英雄的司机,不要命的旅客!

    高度的形象思维啊,搞笑吧,才子!

    然而,一切并不浪漫!身上几十斤的背包再加服装、道具、汽灯、乐器、书刊、放映机等等,每人要肩负四、五十公斤,从区、乡、大队、生产队,挨个、挨个的走、每天少不了二、三十里的山路,公路只通到区上,其实也无车可乘,每天只能用两腿无休无止的丈量着无垠的大地。每到一处,丢下背包,水没喝上一口、饿着肚子,良宵就要进行採访,还得编成节目当晚演出!

    「山区文化工作队」除去医生、放映员、售书员、农技员。演出人员更少得可怜,加上调来的多数又是半生不熟、一知半解的业余“挝棒”,良宵就成了“磨心”……

    领导的指示是“与人民群众同吃同住”,管你青菜萝卜,包谷洋芋,每吃一餐,半斤粮票五毛钱,无人敢欠一分!

    苦啊,会泽的山区人民,终年很少吃到一粒大米,能有包谷饭就是苏联的“土豆烧牛肉”式的“共产主义”美好生活了!不少时候饭是土豆,菜也是土豆,这就是高寒山区人们的主食!

    大海山上转了半个月,下到半山,突然有了辣椒,象看见“人生果”一样兴奋,良宵迫不及待地生吃了几个——坏了,良宵的肚子辣得象刀割般疼!

    当地山风特大,农民的矮屋都是用大石板盖的,良宵疼得在石板屋顶上打滚,嘴里流出鲜血——差点没要了良宵的命!

    牛栏江的对岸,过了溜索桥,就是贵州的威宁县。良宵们从江底爬上火红区公所,其路之陡险,是吓人听闻的,连山羊都会失足摔死,何况是人!那天,良宵累得休克了,幸而倒朝山的一边,不然,掉下悬崖,坠入江里,定为王八点心!

    来的队员一茬又一茬的换了、跑了,良宵一声不吭,咬着牙,月复一月、年复一年的顶着!夏天虫叮蚊咬,拉肚、摆子,不下火线!冬天,脚上生冻疮流脓、开裂子流血,走路一瘸一拐,照样走路、上演场!队长李本善说:“除了没有枪炮声,我们也是在长征啊!”

    良宵坚持下来,除了的誓言外,还有一条:山区人民太可怜、太纯朴可爱了!

    不少山区,还是电影、戏剧的处女地。孩子们把煤汽灯当小月亮;认为收音机里藏着小孩子;放完战争电影,老头们在银幕下的草丛中遍寻子弹壳做烟锅嘴!

    转移地点,当地老乡硬要帮良宵们背工具。队员马荣春,是个小学教师,酸溜溜的问老乡:“我们冒雨为你们演出,你们感不感动?”

    “不敢呀!”老乡惶恐的说:“我们都老老实实的坐着哩,一个都不敢动啊!”

    大家哭笑不得。

    马小姐是个近视眼,老出洋像,不是昏头昏脑钻进蹲有黑大汉的共用山厕所,就是把毛绒绒的羊肚子当毛巾擦嘴,当她感觉到稀溜溜、臭哄哄时已经晚了……

    路上饿了,良宵们就满山遍野找野草莓、敲核桃吃。不熟的核桃外壳,把手染成黑黄色而很难洗掉,演出时,一伸出手,坐在前排,口无遮拦的孩子就会喊:“看,他偷我们核桃吃!”

    那才真叫“下不了台”!

    纯朴的山区人,最懂什么叫满足和感恩。乡村教师,会带着十几个孩子,敲着“朴通、扑通”的自制羊皮鼓,喊着“热烈欢迎县委工作队”的口号,到十多里山外迎接良宵们!

    山羊、野鸡、河鱼、能弄到的都毫不吝啬地搬出来给良宵们吃!别人怎样想,良宵不知道,良宵打心眼里感动,只要有点良知的人,看看他们现实的苦难生存状态,没心肝的人才不动容!孩子们赤脚在霜雪里走,都要成人的姑娘的衣着,还差点遮不住羞,人民何其苦难啊……

    最让良宵惊心的一件事,让良宵一生内疚与汗颜!

    64年初冬,「山区文化工作队」来到牛栏江边梨园乡高山上的苗家村庄。苗族大队长为了真诚表达对党派来的干部的敬重和热爱,决心用上宾礼仪款待良宵们!

    他派自己漂亮媳妇,背百斤玉米,到十几里的山下江边换「贡米」来招待良宵们这些“贵客”。

    自到云南东川,就听说本地“斑铜”、“贡米”历来为朝廷专用。因“贡米”只产在牛栏江边极为狭小的一个特殊温泉水边,而且产量少得可怜,丰年也难上亩产百斤,物以稀为贵啊,听说当年“百里侯”的县官也不准品尝!一般人也就是听听而已。有盗想尝鲜,乘夜入田盗谷,都落得“杀无赦”的下场。恐怕是鲜血浇灌的原故,「贡米」胜似琼肴!

    今夜演出,大家格外卖力,要对得起“皇家御宴”啊,何况此时厨下,确实飘来一阵阵不同凡响的异香,一个个都馋涎欲滴。

    终于开饭了,碗里的米饭晶莹剔透,闪着水晶般的光泽,油润而柔和,其味就是腰果、花生、黄豆、玉米、芝麻、大米最佳美味的综合精华,一言难以敝之……

    大家在饕餮之余,突然发现生产队长和他媳妇都不在,招呼良宵们的是会计,显得冷冷的、忧忧的……

    良宵们队里出名的老草麻荣显——“马大哈”嘀咕了:“心疼了吧,那么拉着脸,舍不得就算球……老子们代表谁来的?别不识相。来吃你,还要我耐烦到你山旮旯……”

    “麻大,你说话先和你舌头商量下。”良宵瞪他一眼“注意影响!”

    “就你同情农民-----”麻大哈不服气。

    麻大哈经常炫耀什么叔叔是哪里的地委书记,他也以“高干子弟”自居。自命高人一等!来到乡下,好像他是“贵人”,农民都该奉养他,他以为他真的就可以代表什么什么人来接受这种根本不属于他的恩荣!实足的狐假虎威而已!……大家对这草包很是反感。

    同龄人中,他先结婚了,到没人奈烦妒忌他,但都鄙视他,很不要脸的一个下流痞。

    队里住房紧,都住在一个院里,又都是不隔音的木板房,他和他那个不要脸的臭婆娘放肆得很,半夜三更他俩闹地震,地板、床晃的山响,不知他们是要向全世界宣示他的婚姻呢,还是想逗骚周围这些未婚的男男女女,他像老黄牛一样的大叫、骚婆娘像杀猪般狂嚎……

    “哎哟!哎哟!……这是大狗日小狗吧!”邻居终于暴发了:“把这对不要脸的*赶进猪圈去!”

    麻大哈夹着尾巴滚了!

    “天下*过的人多了去,然畜生般不识羞的还就数他!”众人公论。

    麻大哈经常说、做一些异端的言行。叫人摇头!常常干些叫别人擦屁股、又害别人把纸抠通的恶心臭事!

    队长李本善和良宵找苗哥队长和他媳妇来一起吃饭,只见他带着孩子,在黑暗的场院边抽老板烟。孩在依偎在他身旁哭。

    李本善拉着孩子说:“走,叫你爸爸妈妈和我们一起吃饭。你们客气啥?”

    “谢谢你们打老远背来的贡米啊,真好吃!”良宵说:“我一生就有口福尝第一回!谢谢你们的盛情!”

    “该感谢政府的是我们苗家人!”苗队长咽咽的说。

    “客气话都不说了,虽是一家人,但主不吃,客不饮啊。”李队长拉他们。

    孩子“哇”的一声哭起来:“妈妈……死啦!”

    良宵们惊呆了!

    苗嫂子,是在为良宵们背“贡米”回来的途中,被山上的羊群蹬下的乱石击伤,掉下悬崖的!

    天啦!良宵们被震撼了!!!

    羞愧啊!良宵们何德何能,来接受老百姓生命和鲜血的贡养?那些“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的人,从这乌蒙山腹地一步步长征过去的人们,才是真正有资格接受老百姓尊荣的人!然而,今天的他们,伤的伤了、残的残了、老的老了、亡的亡了;他们都垂垂老矣,再也来不了了,无可奈何将接力棒递下来,从广意上讲,良宵们这代,必然成为他们的希望,此时,良宵们也正踩着他们的足迹前进!虽然时空和内容不尽相同,“为人民服务”的大方向是一致的!……-对接班人的问题上,出于伟大哲人的先天预感,深表忧虑,相传他写了这样一首《诉衷情》的词:“父母忠贞为国酬,何曾怕断头?

    而今山河红遍,江山靠谁守!?

    身躯倦,鬓已秋。

    你我之辈忍将夙愿付东流?

    自古忠臣无孝子,惟有宝黛下神州!

    “江山谁守?”——发出深沉忧虑的感叹。一反他诗词豪放的气慨!伟人晚年的苍凉、无奈,孤独、和伤感跃然纸上!历史证明,在接班人问题上,他留下终身遗憾……

    是啊,难道说历史就必然的让良宵们这些无劳无功、无德无能、无阅历、无历炼,甚至像麻大哈一样的人来充当大尾巴狼!?心安理得的接受人民的肥羊美酒、顶礼膜拜?!

    良宵在採访的过程中,深深思考和探访着这个问题的原由!苗族兄弟对政府的感恩心,有着深沉的历史渊源啊!

    毗邻会泽的几个县,都是彝、苗、回等少数民族较多的聚居地,在明、清以前的封建社会,统治者们,对少数民族,很少有怀柔政策,当地还流传这样一句顺口溜,凡是官司,都是“倮倮(对少数民族的蔑称)告状倮倮打(被打);汉人告状打倮倮!”

    司法根本无公平可言!东川会泽大堂的“行刑石”上,不知流淌了多少民族兄弟无辜的鲜血!

    “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的话,是颠扑不破的真理!

    有史以来,南中地区的少数民族,不知作过多少可歌可泣、前仆后继的流血斗争!西南是有名的“红土地”,也许和这个有关吧!?

    看电视时,小孙子看到有位乡村教师,在大渡河边,爬上多重天梯,才可到山上的羌族寨子教书,奇怪的问良宵:“爷爷,他们干嘛家安在险山上,成都平原不好玩吗?!”

    “当然好玩,可惜他们没玩的资格……”良宵真一时跟他说不清楚。

    历代的统治阶级,都从来对人民无“善政”可言,对少数民族更是动不动就是杀家灭族!残暴野蛮后,不仅不扪心自省,还要洋洋自得,穷夸极誉,于是就出现以杀人耀武的县名沿用至今——「宣威」、「威宁」的县名,就是他们野蛮镇压少数民族后借以扬威血写的见证,历史走到今天,给此县命名的人开了个大玩笑——成为那段血腥岁月的耻辱柱!

    为“感恩”背“贡米”而死的苗家大嫂这族人,就是在满清镇压贵州苗族大起义,在灭门大祸时,冒死渡过牛栏江幸存下来的苗家人!他们只能世代隔山遥望江那边的贵州「威宁」故土!

    几度花落花开,几代树青草黄,清明归家扫墓都成了遥不可及的梦-----“梨花漫漫白杨路·,尽是生死离别处,冥冥九泉不忍闻,潇潇暮雨人何去?……”

    红军来了!来了!朱、周、林来了!

    穷人永远翻不过的大山,伟人们以“乌蒙磅礴走泥丸”之气势,留下永远不可磨灭的足迹,甩开“苍山如海,残阳如血”的黔岭,饮马盘江,攻下宣威的虎头山,打破东川的会泽城!带走了一批追随者,又给穷人播下一路火种和希望!

    可以回家了!苗家人的梦又清晰起来……

    然而,红军一去,久久难归,回家的路又何其漫长,又足足等了若许年!

    真正等到了可以在江崖的溜索桥上自由来往的“解放”那一天,非要回老家的意义已经消失了,都是伟人和先烈们解放了的华夏大地,民族歧视和压迫都不复存在了,何况,新居的江西之岸的云南沃土上,又埋下了上辈人的遗骨,这片同是母亲的大地,育出了下一代的新芽。一切的一切都在改变,然永远不变的是对当年红军和解放军的感恩之情!

    苗胞们把「县委工作队」视为红军、解放军的后续部队。

    “猪呀,羊呀,送到哪里去呀,送给亲人解放军!”

    他们对良宵们,正是沿袭了这种朴实的感情,也才有背“贡米”而不惜性命的悲壮感人的一幕!

    此时的良宵们,“世无英雄,遂使竖子成名”,越权享受了本不该属于自己的礼遇!然而可笑和可恶的是,少数无羞耻心的幸进小人,连“理所当然”都觉得不足,在他的眼里,人民就是还亏欠他的!

    在这一事件中,深深的羞愧心改变了良宵的人生轨迹!“怎样才能对得起人民群众”?在良宵们队里有一点起码良知的人都在沉思这个问题!并付诸行动!

    麻大哈仍有他的说辞:“你们都瞪着我干啥?又不是我强迫她去的-----”

    大家无言。

    队员们却不再言苦了。无人打退堂鼓了,医生到哪里,见病就治;放映队会为山崖上单家独户放电影;售书员自己贴钱送书给乡村孩子们;农科员自己掏钱为山区买来良种!-----不用豪言壮语,良心的力量是无穷的!

    良宵无邀功之望,更无觊觎之心,只觉得要对得起这些纯情的乡民。要说他前段认真工作是为珍惜目前不受人欺负的有独立人格的处境,而今业已升华为要争气,不要给上级抹黑,不要让群众失望的一种自觉!

    每到一处,良宵都要进行创作採访,上级要求要进行“正面宣传”,说白了就是“报喜不报忧”!让良宵经常陷入苦恼之中!

    农村当然有新气象,总是纵向拿来与三、四十年代比,没说的,谁能说社会没有进步——以前没裤子,赤脚丫;而今可以披羊皮挂,穿旧轮胎底做的鞋;偶尔有人将草房换瓦房,还杀过年猪;这不,良宵们来了,他们第一次看上电影、见过收音机、看过什么叫演戏,如此等等,专门找“光明面”,谁都不敢讲你是说假话——扪良心说,这是“假中之真”!

    要是横向与世界比,天才知道是什么距离?还好,当时也没多少人见过“外面的世界多精彩”!蒙吧!

    社会的那一点进步,远远跟不上人们对文化和物质的渴求啊!多数的老人,一辈子没进过县城、没见过汽车!没见过电灯、一天工分值9分钱,整整缺半年口粮!更为奇者60年代了,山区的女人还没走进孙中山时代——裹小脚!有的竟然还是十六、七岁的女孩子——骇人听闻!

    这些落后面是不准良宵们报导的!大量的是“真中之假”!

    有个作家说了句幽默的话:“我说谎,是从老师教我学写作文的第一天起!”

    良宵不得不承认,自己常常陷于一个“说谎者”的矛盾痛苦中!

    良宵多么希望社会诚实、正义、公平!!!

    良宵冒险写了个一听名称就觉得太落伍的相声——「解小脚」,想不到在大山区效果奇好!讲到哪里,女孩子们主动地将小脚解到哪里!最后统计足足有两百多人!

    县委书记张学孔听了后都忍不住笑了,想想说:“丢脸、保密!只准乡下演,不准演进县城!”

    队长李本善为良宵捏了把汗说:“县委没说你小子专找社会主义阴暗面,就是对你客气了!”

    李本善是个只有“朴素阶级感情的”而无文化的农民干部。最大的特点是吃得苦,也喜欢吃得苦的队员!对“娇骄”二气十分讨厌,爱批评有些人。习惯一口粗话,就常有人背后告他。

    良宵是支撑他工作的大梁,良心话,对良宵蛮好的。因他知道,良宵从来没有告人黑状的脾气!听县委宣传部的其他同志给良宵讲,他经常向县委汇报,两年来,良宵如何吃苦耐劳、认真负责、积极创作,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为孤苦老人挑水拾柴、为乡民救火;救掉入牛栏江的老人……

    良宵的努力和付出,第一次得到领导的认可,良宵的心,暖洋洋的!由于从前的低起点,只抱一个“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庸人愿望。所以无奢望的人,反而是“知足者长乐”的人!真应了老子的“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多为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当然,初得春晖的种芽,也就更珍惜这意外能改变自己不幸命运的机会。

    有人调侃良宵说:要感谢盖世明掴的那一嘴巴-----呵呵,也许吧!敌人,往往是*你卧薪偿胆而成就你的人!真怕要感谢他!强令他必须树立直面痛苦磨砺的顽强信念而步入光明……

本站推荐:毒妃在上,邪王在下逍遥游寒门崛起锦绣清宫:四爷的心尖宠妃神医凰后银狐天医凤九快穿之反派又黑化了不朽方士寒门状元

幻梦的逆旅人生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杨幂中文网只为原作者梁萧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梁萧并收藏幻梦的逆旅人生最新章节